文/羊城晚報記者 許琛
  腹瀉入院治療,居然花了近5000元,其中超過八成屬於檢驗費。老謝看著高額的治療費,在醫院僅僅住了一天半時間,就不得不在出院申請書上寫下“因為住不起醫院,要求出院”。
  看病
  費用高到嚇退老幹部
  老謝是一名退休幹部,上周二,老謝一家子高高興興地聚了一餐,沒想到一回家老謝就開始鬧肚子,幾乎是每半小時就要上一趟廁所。第三天子女陪著老人家來到市區某三甲醫院看專家門診,接診醫生認為老謝情況嚴重,需要入院治療,就給老謝即刻辦理了入院手續。
  老謝本以為住進醫院,馬上可以得到治療。沒想到,負責老謝的主治醫生曾醫生倒是為老謝開了一份檢查單。老謝自認為自己就是腸胃炎,便向醫生提出請求——能否直接打弔瓶上消炎藥。醫生認為老謝腹瀉比較嚴重,年紀偏大,應做下檢查,確保正確治療。
  老謝突然想起自己在5月份曾經做過一次全面體檢,體檢的各項指標均屬正常,趕緊讓兒子回家取回體檢報告。不過,在醫生的堅持下,老謝還是同意了抽血化驗。由於入院第一天僅僅做了檢查,醫生並沒有給老謝打上吊瓶,而是開了一點處方藥給老謝。
  入院第二天,護士給老謝送上一張收費明細彙總表,上面的費用讓老謝瞠目結舌。“僅僅截至入院當天的23時59分,距離我入院還不到半天時間,費用就高達4974元,其中檢驗費占了大頭,足足有4124元。”老謝說,“項目表上密密麻麻地列出了檢驗的明細項目,足足有100多項。我只是看個腹瀉,這樣的檢驗項目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?早知道要花這麼昂貴的醫療費,我怎麼也不會同意住院的。”
  “治一個腹瀉的費用,就相當於一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啊,普通老百姓哪裡看得起病。儘管我是一名退休幹部,也不敢花這樣的大價錢治病,你還是給我辦理出院手續吧。”由於沒有作進一步治療就要求出院,院方要求老謝自己寫一份出院申請書,老謝則在出院理由項上寫上——“因為住不起醫院,要求出院”。
  事後,老謝拿著化驗單找到自己在醫院的朋友詢問,對方同樣摸不著頭腦:“這檢驗單上明明是一個全包圍的檢驗,說白了就是一個全面體檢的抽血化驗單。”
  回應
  抽血檢驗屬常規檢查
  昨日,該醫院回應本報稱,老謝因“腹瀉3天”通過體檢中心介紹到消化科就診,接診醫生根據患者病史、體徵初步考慮為急性腸炎伴有脫水癥狀,考慮老年患者有高血壓基礎疾病,遂要求其住院治療,當時考慮診斷急性腸炎。
  醫院稱,老謝自述近期(5月)曾體檢,但結果不詳,體檢報告亦未取回。當時主動與老謝溝通,部分檢驗項目因病情需要仍需再次檢查,老謝及其女婿表示同意。考慮老年患者有高血壓病史,入院時出現血壓偏低不排除有脫水情況。入院後予急查血常規、生化急診八項、血澱粉酶、凝血指標、乳酸、CRP等,並行糞便常規、糞便普通細菌學檢查及糞便II號菌培養。
  院方認為,對入院病人進行抽血檢驗是為明確病因,屬於入院的常規檢查,但因患者住院時間短(僅1天),費用集中,所以產生了檢查項目過多的錯覺。院方同時也承認,因患者住院時間太短,入院後醫生專註於處理病情,與患者的溝通解釋不足,導致患者對治療的不理解,是工作中的欠缺。
  聲音
  高額檢查費是否必須
  記者就老謝的遭遇採訪了城中多家三甲醫院的醫務人員和市民,對治療腹瀉花4000多元檢查費的情況,部分醫務人員表示認同,但更多則是反對的聲音。
  贊同方——
  做較全面檢查是避免誤診和傳染
  某三甲醫院內科護士長廖小姐說,病人住院和看門診檢查的細項肯定會不一樣,一個病人如果因為重病需要住院,醫生對其更加地重視,而且從住院病人對其他病人可能造成的影響看,也必須做較全面的檢查,避免誤診和其他的傳染。
  另一三甲醫院消化科陳醫生認為,在沒有看到病人當時狀態的情況下,其他人很難對是否過度檢查下定論,醫生根據病人年紀偏大的實際情況,考慮到可能是其他病癥引發的腹瀉,所以才會做仔細檢查。
  “我曾經在社區醫院就試過,輕感冒給治成肺炎的,原因就是沒有仔細檢查。”市民吳小姐對醫務人員則頗為理解,她說,醫生也是工薪階層,靠本事吃飯的人。很多人看到的是表徵,但醫生看的是威脅健康的隱患,如果老謝不止腸胃炎呢,別等到出事之後說醫生沒盡責!醫患矛盾激烈,誰也不敢在沒有做仔細檢查之下就亂開藥。
  反對方——
  醫生像個機器人一聲沒吭就開單
  市民郝先生說,父親來廣州跟自己一起生活,早年因為勞累過度曾經患過氣胸,並動過手術。身體狀況不好,現在一感冒就要去醫院。每次看病,醫生髮現病史都要開出一大堆檢查,又是拍片又是抽血的,就是看個門診都少不了上千塊,可是自己不看又不安心,只好認“宰”。
  市民劉小姐說,別說看病,前幾天去做產前首檢花了一千五,感覺現在醫生就像個機器人,啥都不問就打印出一大堆檢查申請單和藥單,完了回來她就把我檢查的結果單子幫我釘在病歷本上就完了,也沒跟我說要註意什麼,一千五就這樣花掉了。抽了三管血,做完一系列檢查後等來的結果是意料中的“一切正常”。
  記者觀察
  過度檢查
  備受詬病
  儘管不少醫務人員認為要視實際情況而定,但@醫生哥波子、曾任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的廖新波認為,在該事件中,如果有很明顯的飲食原因引起腹瀉,是不該這麼多和這麼貴的檢查。就算是非飲食衛生和過敏性引起,一天的檢查費也不應該這麼貴,畢竟要一步步走“臨床路徑”。
  事實上,“先去做個檢查吧”是不少市民在就診時聽到醫生說的最多的一句“口頭禪”。醫生翻開桌面的一摞檢查單,迅速開好,馬上就交給病人去做檢查。小到抽血化驗,大到做心電圖、B超、胸透,這些檢查,似乎已成為就診的慣例。
  而臨床醫療中頻頻出現的過度檢查近年來備受詬病,在此前的省兩會上,醫衛組的委員們就曾“自曝”行業中的潛規則——“大醫院是很賺錢的,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過度檢查。”
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省政協委員李剛就曾詳細剖析了醫院蓋樓、買設備等“錢從何來”。“藥物加成是一部分,但現在醫院控製藥品收入,所以這部分賺的錢是有限的。其他的如掛號費、醫療操作都比較低。還有一部分是撥款,數量也很少,有些公立大型醫院得到的撥款只夠給離退休人員發工資。那麼錢從哪裡來?就只有從檢查費用中來了。特別是住院病人,每隔兩三天就做一次詳細檢查。門診病人,也會給他開一堆檢查。”
  許琛  (原標題:飯後拉肚子求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j33ijdq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